中心活动|论文写作心得分享会(第五期)
发布时间:2022-05-06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2022年5月5日上午9点,中南大学乡村振兴研究中心采用线上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了第五期的论文写作心得分享会。本次分享会由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陈安妮和硕士研究生杨凯伊主讲。
在分享会上,博士研究生陈安妮和硕士研究生杨凯伊分别以“共同富裕目标下的乡村健康中国建设:多重逻辑与协同路径”和“非农就业与相对贫困:一个社会资本赋能的分析框架”为主题,对论文的研究基础、研究框架、主体内容、研究进度等进行了分享和交流。
后扶贫时代对低收入人群的研究仍然是学界关注的重要话题,硕士研究生杨凯伊紧扣“低收入人群”主要群体,初步考虑从社会资本赋能的视角出发,探讨社会资本在非农就业缓解相对贫困的机制问题。从低收入群体的相对贫困问题这一背景出发,从核心概念界定、理论基础、文献综述、研究创新点以及社会资本赋能分析框架六个部分进行了分享。随后,多位博士研究生从论文的标题、研究问题的聚焦、文献综述的写法、分析框架的细分、研究方法的选择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完善意见,并就定量数据的获取途径发表观点。互动过程中,杨凯伊一边自信答疑,一边谦虚提问,以探求真相的科研精神对低收入群体的相关话题和大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大国之大,治理形势尤为复杂,城乡健康服务差距不容忽视!”博士研究生陈安妮对于城乡健康服务均等化的呼唤体现了其关注民生实事的拳拳赤子之心。由健康中国建设和共同富裕的宏观背景出发,她围绕健康产业、健康服务、健康环境等基本内容,结合文献梳理、理论推导和数据的佐证,与大家分享了论文写作的主要内容和关键问题。该主题引发大家的热烈讨论,大家纷纷表示健康中国建设的乡村振兴正当其时,博士后唐畅指出政策话语与具体研究的结合需要注意两者嵌合度问题,博士研究生王琎、付城、谭丰隆等就引言的优化、研究内容的节选原则等话题展开讨论。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的关系应当如何?好的研究问题应当如何提出?研究中心主任许源源教授最后用两个基础性的问题将本次讨论会推向高潮。许源源教授指出,研究方法是服务于研究内容的工具,在科学研究中要处理好方法和目标的关系,并强调真问题的提出需要大家时刻保持一颗“好奇心”,能够透过现象看到背后的研究问题,尤其是关注存在冲突的现象。同时,他还强调,理论视角的选择也要基于研究问题的需求,只有对于分析研究问题具有创新性的理论视角才有研究价值。
在开放包容、和谐互助的学术氛围下,大家意犹未尽,久久不愿散去。会后硕士研究生继续与博士研究生们讨论个人的小论文写作和毕业论文写作问题,大家积极互动,互相答疑,激发灵感。第五期的交流会圆满结束,期待下周的精彩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