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动态|织密“数字乡村”一张网,下好大祥区乡村振兴一盘棋
发布时间:2022-07-24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数字乡村以全面推进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中的应用为手段,以逐步提高农民现代信息技能和综合能力为内涵,以整体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为目标, 在解决乡村产业发展难题、保障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等方面,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模式。
在中南大学乡村振兴研究中心许源源教授的统一安排和部署下,中心研究员唐畅老师带领中心博士生、硕士生等暑期调研团队8人,来到湖南省邵阳市大祥区,先后走访了区网信办、区农业农村局、区教育局和区新经济产业园,深入到城南乡台上村、板桥乡召伯村和龙头村、中心路街道府门口社区等村社基层,在与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和村社干部的深度交谈中,成功完成了为期一周的数字乡村建设实地调研。大祥区在2020年成功申报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是湖南省四个试点地区之一。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该区坚持高位推动,协调整合资源,多措并举推进“智慧大祥”工作开展,在以释放数字红利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以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数字治理、以数据互通设施互联促进城乡融合等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为数字乡村战略全面推进提供了“大祥经验”。
以基础设施筑牢乡村振兴之“根”。大祥区大力投入数字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发展各领域的深度融合,切实展露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改朝换代”的新风貌。全区通过安装“数字乡村”智慧大屏、配备网格化智能终端设备、搭建城乡学校录播教室、建设一门式服务平台等举措,已基本满足数字乡村建设的硬件设施需求。此外,大祥区整合接入“平安城市”摄像头1631路、教育摄像头796路,并积极应用农机装备、无人机、温度湿度监控等农业智能化科技,为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智慧水利、互联网+教育、智慧村务提供强有力的平台保障和技术支撑。
以数字技术激活乡村产业之“力”。大祥区依托特色主导产业,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模式,打造以“生态、安全、有机”为内涵的“邵阳红”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持续带动农业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积极运用各类电商平台进行引流带货,搭建“优农找”农产品生态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 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打通市场需求、打响本土品牌。着力推动“清风台上”田园综合体建设,大力培育一批如周末农场、花博园、春满园生态农业等的新业态企业,成功实现区域内休闲农业、创意农业、乡村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如今大祥区运用数字技术切实推动乡村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充分展现了数字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光明前景。
以数字应用赋能基层治理之“效”。大祥区以全域网格化指挥中心、数字乡村大数据中心为依托,有效克服以往各个部门“蜘蛛网”式数据采集的弊端,真正实现政务信息、惠民信息、涉农信息资源“一张网”共享,充分发挥出网络数字在党建管理、综治维稳、村务监督、疫情防控等方面的优势。通过打造网格居民群、群众直通车等数字化平台,拓宽群众和政府的沟通渠道,充分展现出数字化网格在收集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宣传政策法规、排查安全隐患等方面的便利,有效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基层治理目标,逐步形成“智慧化、精细化、协同化”的基层治理模式,真正让“数字乡村”服务平台成为基层治理和守护群众安全的“千里眼”。
“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此次调研圆满结束,中心主任许源源教授对此次调研活动给予高度评价,指出数字乡村战略在实践中已积累了较多的经验,下一步要从理论上进行提炼概括,通过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探究原因、寻找答案的理论提升过程,在实践创新中推动理论创新。中心研究员唐畅老师对同学们在调研中取得的进步表示充分肯定,希望大家能在调研结束后有总结、有思考,对感兴趣的议题进行深入研究。一周的实地调研虽已结束,但调研后的总结思考仍在进行之中,只有把从实践中得来的经验材料用好,充分挖掘其理论价值,才能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去,真正“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