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动态| 以点促面,示范引领,福州乡村振兴正当时
发布时间:2022-08-16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以点促面,示范引领,福州乡村振兴正当时
中南大学乡村振兴研究中心暑期实践团
乡村振兴示范机制是通过乡村振兴示范点的建设,实现“以点促⾯”,推动乡村振兴向全域辐射的重要机制,也是当前有效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抓⼿。示范乡村建设既需要政府对特定建设对象进行选择性支持,同时也需要示范点的自治组织进行配套性投入,因此,它的推进逻辑是政府内部过程与社会自发过程相互配合的结果。
2022年中央⼀号⽂件就指出,要“抓点带⾯推进乡村振兴全⾯展开。开展‘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采取先创建后认定⽅式,分级创建⼀批乡村振兴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福州市自2019年以来开展的乡村振兴试点示范工作是对中央理念的贯彻与实践,通过市县镇三级联动,培育了一批产业强、生态优、农民富的示范乡村,实现了跨域式发展,吹响了乡村振兴“冲锋号”。
在福州团市委、福州市人才发展集团等部门的精心组织安排下,中南大学乡村振兴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康儿丽博士和谭丰隆博士带领硕士生、本科生等一行16人,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学生调研团队一同前往福州市开展主题为“福州市乡村振兴战略的探索与实践”走访式社会实践活动。先后走访了永泰县、福清市、长乐区、晋安区等地,深入到“榕水谣”春光村、“海国屏藩”琴江村、“百年侨乡”猴屿村、“天下逸都”一都镇等村镇基层。在与当地乡村振兴办主要负责人和村镇干部的深入交流中,同学们逐渐了解了福州市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顺利完成了为期一周的福州市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建设的实地调研。福州市自2019年开展乡村振兴试点示范工作以来,各地乡村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依托村镇特色,在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移风易俗、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展开了充分有效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据悉,福州市现有5个乡村振兴高级版试点村,64个乡村振兴中级版试点村,通过示范引领,走出了具有福州特色、福州样板的乡村振兴路子。
以党建引领凝聚乡村发展合力
以党建引领凝聚乡村发展合力。“党建引领”始终是乡村发展的基石,在调研过程中,基层干部的热情与活力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福州市在新一届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实现了年龄学历“一降一升”,即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下降3岁,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比提升24.6%。通过吸收高素质的青年人才进入基层队伍,激发乡村治理活力。依托党建聚心,基层干部大力开展网格化治理,解决群众困难,凝聚群众智慧,激发全民参与。同时还主动对接落实市县项目和招商引资,发动村集体牵头成立企业,弘扬了“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优良传统作风。通过党建引领,以基层党支部为核心,以项目制为抓手,对接城投公司和国有企业投资,引导乡贤企业回乡建厂,鼓励侨胞投资家乡文旅事业等方式,有效推动当地村镇特色产业发展,凝聚起了乡村发展的多元合力。
以制度创新激发乡村治理活力
以制度创新激发乡村治理活力。福州市各地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激发乡村治理新活力。如长乐区的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制,用小积分撬动环境大提升。通过将文明考评积分、垃圾分类积分、人居环境积分三类积分综合在一起,制定出各项考评细则,村民在自觉整治卫生环境后接受考评得到相应积分,可在“积分超市”免费兑换与分值相对应的生活用品,极大激发了村民参与村庄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此外晋安区的污水治理PPP模式也为人居环境整治提供了新思路。通过引入福建海环集团等社会资本方作为牵头人,采用改良后的A2O+MBBR工艺为在北峰3个乡镇所辖15个建制村新建污水处理设施。项目采取PPP模式运营,投入4000多万元,全部都由政府和企业投入,不用村民掏一分钱。该项目不仅缓解了政府在污水处理项目上的资金压力,还实现了项目建设和运营的有效对接,让污水设施的建设管理更专业、更规范、更高效,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此外,在乡村产业发展中,地方政府创新提出的“金融特派员”、“科技特派员”等制度,打通了金融、科技、人才等发展要素到乡村的“最后一公里”,让乡镇企业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制度创新带来的优惠与便利。
以文化底蕴铸就乡村文旅魅力
以文化底蕴铸就乡村文旅魅力。福州人杰地灵,风景名胜不胜枚举。各地围绕当地特有景点或独特民俗文化,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吸引了五湖四海的游客。
如永泰春光村凭借大樟溪畔的区位优势,塑造“悦溪·古榕渡”景区品牌,打造春光里民宿、百亩茉莉花产业、榕水谣景观带、党建VR基地等热门打卡点,逐步形成田园风光游品牌。少林村借助福清南少林佛教文化,带动了周边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开发出“少林十二景”旅游线路。琴江村依托满族文化,展现了满族特有的服饰饮食、“旗下话”方言、“抬阁”文艺表演等民俗风情,吸引了周边大量游客。罗源县则着重打造畲族特色风情旅游,通过开发畲乡传统工艺、畲乡田园农耕、畲乡习俗探究等研学主题课程,增强畲族风情体验感,吸引了大量师生来研学。福州乡村文化多元,各具特色,赋予了乡村文旅产业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并有效带动了其他乡村产业的发展。据悉,2021年福州市累计接待乡村旅游人数1598.34万人次,同比增长23.3%;实现乡村旅游收入75.11亿元,同比增长2.7%。从吸纳就业人数和经营收入来看,乡村文旅富民效应正在增强。
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潜力
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潜力。在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大背景下,福州正在大力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基层治理、平安乡村等领域的应用。在产业方面,以飞思农庄为代表的订单农业借助“互联网+数字化”的模式,当天采摘,当天入户,所有农产品均实现一品一码,可以通过手机扫码追溯蔬果的所有农事过程,提高了农产品的生产管理水平和质检合格率。在治理方面,以“百户智慧乡村指挥中心”为代表的智慧系统,利用“5G+云大物智”等信息化技术,实时感知汇聚各类乡村数据,重点围绕乡村服务、乡村治理、生态宜居三大板块进行数字化展示,既能方便村民实时了解村务公开信息,提高服务质量,又能实现乡村精细化管理。在文旅方面,以晋安区“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和“智游晋安”为代表的大数据文旅平台,一方面通过整合全区旅游数据,构建监测体系,另一方面帮助游客对接商家,吃喝玩乐购皆不愁。游客仅需一部手机就能云上云下穿梭景区,让乡村旅游变得更轻松愉快。当前,数字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福州乡村发展方方面面,激发了福州市乡村振兴实践不可限量的潜力。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调研结束后,团队成员总结调研成果于8月4日上午举办了调研汇报分享会。在总结会上,大家畅所欲言,纷纷表示福州团市委给大家提供了认识乡村振兴2.0版本的宝贵学习机会。此外,调研团还结合中南大学乡村振兴研究中心暑期在湖南邵阳、江华等地的调研经历展开比较研究,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观点和议题。中心主任许源源教授在听取团队汇报后对本次调研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要充分吸收和学习福州市乡村振兴优秀经验和典型做法,从理论上提炼概括福州市乡村发展模式,并进一步发现新问题,开拓新思路,寻找新路径,在实践经验中推动理论创新。下一步团队成员将在老师的指导下,形成高质量高水平的调研报告,为乡村振兴战略展现中南视角,提供中南方案,贡献中南力量。
团队研学心得与感想
公共管理学院 公共管理研究生 陈奕醇
作为闽籍学子,我非常感谢福州团市委、福州市人才发展集团能够提供这次实践机会,让我们走山访水,了解大美福州。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当代青年要到基层中去,到实践中去,到人民中去。作为乡村治理方向的研究生,通过此次走访调研,我看到了一个党建引领、多元善治、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有福之州。无论是党建引领下的国企助推、乡贤助力、党侨同心等发展模式,还是“三位一体”积分制、 “金融特派员”等制度创新,亦或是污水处理PPP模式、村集体农业发展公司等实践探索,都让我看到了乡村发展的种种可能,启发了我对乡村振兴的新思路、新思考。正所谓“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愈”。我愿心怀热忱,从福州市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中汲取的智慧与力量,真正“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将自身发展与国家社会紧密联系,努力成为一个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专业型人才,早日为家乡发展作出贡献!最后感谢赵涵原老师和何星老师为我们提供了细致周到的服务,祝愿“好年华·聚福州”活动能够越办越好!公共管理学院 公共管理研究生 周乐君福州作为福建省的省会城市,素有榕城之称。在最炎热的时令,我们4天走访13个村落,在紧凑的参观行程中真实地感受到这座南方城市在乡村振兴上取得的巨大的成就。福州认真践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方针政策,各村庄充分利用其地域、文化等资源优势,挖掘出不同的发展方式和管理模式,呈现出它们独特的风貌,彰显了发展的多元性。福州的乡村振兴能走在全国的前沿,与福建省的基层干部们对乡村振兴的独特理解和因地制宜的规划密不可分!公共管理学院 公共管理研究生 李婷婷
福州,榕城,一座具有厚重文化底蕴和丰富现代气息的城市,作为一名生在内陆长在内陆的湖南人,在这里领略到了不一样的临海城市风情。四天十六地的走访调研结束,感慨多多,收获满满。在此感谢福州团市委、福州农村农业局的统筹安排以及何星、赵涵予二位工作人员的负责、细致、贴心的全程引导。
福州的乡村,已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道路上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一是乡村产业有活力,借助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发展文旅产业,让乡村资源活起来。二是乡村治理有效力,积分制已在乡村“落地开花”、党建引领模式各有特色,让乡村自治动起来。三是环境优化有潜力,人居环境整治让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垃圾分类等新举措逐步推行,让乡村面貌美起来。
公共管理学院 公共管理博士生 谭丰隆
福州的乡村基本上以旅游为龙头,带动休闲农业、各类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形成了“农文旅”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的乡村发展新格局。比如月洲村的宗族文化、道桥村的乡贤文化)、一都镇东山村的古寨文化、琴江村的满族文化和水师文化、猴屿村的侨乡文化等。
福建的这种农文旅融合发展实质上是将生态农业资源、文化资源、旅游资源纳入一个系统进行统筹开发,带动资源、要素、技术、市场需求在农村的整合集成和优化重组,最终实现产业链条和价值链条延伸与扩大的过程。通过这次走访,结合我在湖南省的调研,我认为如果湖南来做可能会遇到几个方面的问题,比如一是优质资源整合开发能力不足。与福建相比,湖南贵州这种中西部省区其实各类文化资源并不缺乏,但是受到技术、资金、人才等限制,优质的农文旅资源开发尚未形成完整产业链条,我们这边的乡村旅游基本上是提供简单的客栈住宿或餐饮服务,同时发展业态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二是基础服务体系支持不足。和福州相比,我们这边的基础设施建设仍需要完善,公路虽然通了但是太窄,我和安妮在邵阳蔡锷故居的时候也讨论了进蔡锷故居的公路十分狭窄,一到节假日就会十分堵车,因此基础设施与农文旅发展的融合不足,会制约农文旅发展模式。关于要怎么去解决,我初步有几点想法,但是还没深入,一是强化规划引领和政策支持,政府的扶持力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资本投入的积极性,农文旅融合发展前期需要大量投入。二是促进农文旅资源统筹开发利用。对各类自然资源的开发、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扩大资源组合开发利用的效益。三是深化数字技术的应用。福州那边存在的订单农业,通过数字技术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农产品,也增加农民的收入。
公共管理学院 公共管理博士生 康儿丽
福州印象:“回归乡村价值本身的乡村振兴”
本次有幸来到美丽榕城,通过13个村庄的实地走访调研,看到了福州独具一格的乡村振兴图景。福州市乡村振兴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方针,积极探索并形成了丰富多样、实践有效的诸多创新模式和做法。相较于这些创新模式和做法的具体安排,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福州乡村振兴呈现出的总体理念,即回归乡村价值本身。在福州乡村,难见不接地气的乡村项目,鲜见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其乡村振兴行动处处体现着因地制宜的思想,在统筹推进的同时,针对不同资源禀赋、不同发展实情的乡村设计形成差异化的针对性方案。这使得其乡村振兴真正植根于乡村本土、回应乡村社会的真实需求,呈现出的振兴成果贴近农村生态、贴近村民生活、贴近社会需求,一派和谐意蕴。在整体经济社会发展较充分、乡村建设资源充足甚至溢出的福州,其乡村振兴能够保持“清醒”与“克制”,做到回归乡村价值本身,十分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