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活动|学术分享会(第十一期)
发布时间:2023-04-30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2023年4月28日下午2点,中南大学乡村振兴研究中心采用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形式,举行了学术分享讨论会。本次分享会由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斯超慧、硕士研究生杨凯伊主讲。
农民群众是乡村治理的利益相关者,有效的乡村治理需要农民积极参与且必须保障农民成为最终受益者。然而,与其重要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普通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并不高、参与水平较低,普遍处于“集体失语”的状态。当前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逐渐嵌入到乡村治理当中,微信群、政务APP、短视频平台等具有虚拟化、智能化、共享化特点的乡村数字公共空间应运而生。空间作为研究乡村社会的重要视角,是浓缩和聚焦现实性问题的符码和经验现实的表征,其对于人际关系、社会结构、行为模式等都具有一定的形塑作用,因此,乡村数字化公共空间的生成也为破解农民村治参与难题提供了新的机会。基于此,硕士研究生斯超慧以“乡村数字公共空间如何驱动农民村治参与”为核心研究问题展开了理论探讨,并在梳理关于“农民乡村治理参与影响因素”等文献的基础之上,构建出“功能整合—利益联结—信任重构”的分析框架,进而以湖南省T村为案例研究对象,从现实和理论层面深入挖掘、剖析和理清数字空间驱动农民村治参与的实践机制。随后,博士研究生王琎、陈安妮、谭丰隆、门垚等中心成员纷纷聚焦“乡村公共空间”、“农民村治参与”、“乡村数字化”的研究主题展开了充分讨论深入交流,指出乡村公共空间是农民村治参与的重要场所,虽然当前数字技术不断向乡村社会扩散与嵌入,并逐渐发展形成了各种形态的乡村数字公共空间,但与此同时乡村传统物理空间也并没有完全失效,其在乡村社会中仍承担着部分治理功能。因此,在物理空间与数字空间并存的乡村治理情境中,需进一步深挖与思考“传统乡村物理空间是通过何种途径、何种逻辑来实现农民村治参与的”、“数字空间与传统物理空间相比,其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哪些相同和其独有的功能”以及“对于不同类型的参与主体而言,乡村数字公共空间对其乡村治理参与行为的影响存在哪些不同”等问题。
随后,硕士研究生杨凯伊关注到易地扶贫搬迁家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并从问题的提出、文献综述、分析框架、研究方法、结论与讨论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当前,如何实现移民搬迁家庭的可持续发展是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关键,而就业作为衡量易地扶贫搬迁质量的主要标准,也是移民搬迁家庭的核心生计,对带动移民搬迁家庭实现生计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尽管移民的生计资本在总体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在搬迁后农户的生计稳定性却呈下降趋势。同时,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扶贫车间作为移民实现“家门口就业”的重要载体,却由于经营不当等因素出现大量闲置、发展停滞的情况,导致诸多移民在实现就业后又面临失业的风险,这对于受到自身生计脆弱性影响而易于陷入生计困境的搬迁移民而言极为不利,移民就业的稳定性、持续性也因此受到挑战。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生计资本提高但生计可持续性降低的情况呢?出于此种困惑,硕士研究生杨凯伊基于空间理论与MOA理论构建出分析框架,认为生计资本变化后带来的生计策略重构才是移民可持续生计的关键,并尝试从外在空间转换和内生动力激发这两个层面来分析生计资本转换为生计策略的内在机理。分享结束后,硕士研究生杨凯伊就论文写作中遇到的困惑与中心成员展开进一步交流。博士研究生王琎、陈安妮、谭丰隆、门垚及硕士研究生周乐君等中心成员围绕“论文标题如何体现出核心问题”、“研究问题的提出有哪些方式”、“文献综述如何紧扣研究问题”、“如何选取合适的研究方法”以及“如何增强论证说服力”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并提出了诸多具体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用心精至自无疑,千万人中似汝稀。在本次分享会的尾声,研究中心主任许源源教授围绕“概念”、“判断/命题”、“分析框架”、“理论与方法”以及“标题与内容”等方面,给同学们论文撰写提出了几点注意事项:一是要清晰界定文章中的核心概念。概念界定包括内涵与外延两个层面。概念的内涵要能用一句话进行概括,要在总结归纳既有定义的基础上,提出适合于所研究问题的内涵,并清晰阐述界定依据;如有必要,还需进一步阐述概念的外延,如该概念的“类型”“性质”等,外延要阐述哪些内容,也要依研究问题来确定。总之,概念界定要服务于研究问题,要有利于文章的研究目的。二是要在概念的基础上合理形成相应的判断(命题)。这些判断或命题即为研究问题。研究问题本质上是一个个概念、命题或判断的集合,主要来源于实践与理论的相互碰撞,既可以出自对经验现象与理想目标之间存在差距的困惑,也可以源于学界就某个问题的讨论仍留有的研究空间。三是要准确理解研究中的分析框架。分析框架是建立在相关理论基础上的,对各因素间、概念间关系所进行的高度概括与提炼,能够为文章后续的分析提供指导。分析框架不仅要逻辑清晰,也应简明扼要。四是要正确认识研究中的方法和理论。研究方法和理论都是服务研究问题的手段。我们应秉持“方法匹配问题”的基本原则,选择与研究问题最为适配的研究方法或理论进路,不能只追求研究方法的新颖性而忽视研究问题的科学价值。五是时刻注意文章中标题与内容的一致性。文题相符是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上级标题要能全面概括下级标题,各级标题均要能概括内含段落内容的主旨;同时,要逐渐养成在每一段落安排一个中心句,段落其它内容均围绕中心句来解释、说明和分析的习惯,提高文章脉络的清晰度。本次学术分享会讨论热烈、交流充分,不仅在思想碰撞中引发了中心成员的诸多思考,也为中心成员的论文写作带来了诸多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