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3日  星期四      联系我们
    
中心动态
首页 >> 中心动态 >> 正文

中心活动 | 学术分享会(第二十期)

发布时间:2023-12-28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2023年12月27日下午14点,中南大学乡村振兴研究中心采用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形式,举行了学术分享讨论会。本次分享会由博士研究生谭丰隆和硕士研究生斯超慧主讲。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令人惊叹,信息技术也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基于此,硕士研究生斯超慧选择曼纽尔·卡斯特的《网络社会的崛起》一书进行了读书分享。首先,介绍了本书的主要内容,并着重分享了书中关于“网络社会与流动空间”以及“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论述,同时观照当下社会现实,联系“网红城市”的崛起、罗萨的社会加速理论以及技术决定论与社会决定论等现象和观点,对书中的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并基于自己的思考提出了“网络社会是否加剧了社会的分裂和泡沫化?当前社交媒体和网络群体对传统政治权力结构带来了哪些挑战?网络带来的信息过载对人类信息和知识的生产和分配会产生哪些影响?”等问题与困惑。随后,中心成员聚焦“技术治理”“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等主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深入交流,提出了诸多观点:“技术背后的权力或者科层运作是当前探讨技术与社会关系的重要议题”、“网络的出现其本质上影响的是社会资本的分配过程,社会行动者接触网络的时间先后会影响其占据网络资源的多少”、“分享经典著作要对书中观点有思辨性的分析,可以结合中国本土的政策或案例进行分析论证,从而实现与经典的互动与对话”等等。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方向,明确数字乡村的实现机制,有利于整体带动和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博士研究生谭丰隆进行了《数字乡村的实现机制研究——基于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的双案例扎根分析》的论文分享。首先,通过结合数字技术的“赋能”特性与案例调研情况,在理论与现实的基础上提出“在缺少数字化发展土壤的中西部地区,为什么也能够滋生出成功的数字乡村典型示范区”这一核心问题。其次,该文章对在两个转型较为成功的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调研所获的访谈及政策等文本,进行扎根理论分析,总结提炼出数字乡村的实现机制理论模型框架,并针对理论框架进行更加深入的解析,认为治理结构的“有效”调适、主体行动的“持续”深化、经验成效的“整体”扩散,共同呈现出数字乡村的实现机制。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贯穿于数字乡村建设全过程的政策建议。对此,中心成员围绕“传统扎根理论”“计算扎根”等展开深入探讨,博士研究生门垚指出,扎根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质性研究方法,在研究中应用较为广泛,但是在使用过程中要遵循扎根理论的基本范式;博士研究生陈智指出,一个成熟的研究方法需要经过不断地批判与优化,但是不管使用哪个研究方法,最终都需要回归理论,提出更具有思辨性、理论性的观点,从而才能生产出优秀的学术成果。

计算扎根与传统扎根理论的研究范式和逻辑有何不同?计算扎根如何实现结果的可复现,从而保证结果的科学性?在分享会的结尾,研究中心主任许源源教授进一步对扎根理论进行了探讨与总结,并表示团队成员需熟练掌握一种及以上的研究方法,同时也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在学习之余了解接触计算社会科学等前沿领域的理论与方法,不断拓宽研究的广度与深度。最后,许源源教授就中心下一阶段的各项工作做出安排。至此第二十期学术分享会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