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3日  星期四      联系我们
    
中心动态
首页 >> 中心动态 >> 正文

中心活动|学术分享会(第四期)

发布时间:2022-11-12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2022年11月10日下午2点30分,中南大学乡村振兴研究中心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了本学期第四次的学术分享会。本次分享会由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斯超慧、硕士研究生陈奕醇主讲。

    


数字乡村建设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行动,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力抓手,也是释放数字红利催生乡村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举措。硕士研究生斯超慧基于对数字乡村建设问题的研究兴趣,以“乡村数字治理”为主题,从选题背景、文献综述、研究内容、研究方等方面与大家分享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并着重分享了“赋权增能理论”与“接点治理理论”对解决这一研究问题所带来的启发,同时基于前期的调研观察与思考,提出了“数字技术为什么要嵌入传统乡村治理中?乡村数字治理的效果主要会受哪些关键因素的影响?如何平衡好数字下乡过程中行政与自治的关系?”等问题与困惑。随后,中心成员纷纷聚焦“乡村治理”、“数字治理”等主题展开了充分讨论和深入交流,提出数字赋能乡村治理是大势所趋,既能实现国家意志更准确地下沉到基层,也能赋予基层更多的自主性,激发乡村的内生动力,但同时也要客观认识到数字治理可能存在的风险,因此要尽快优化数字平台的功能、加强主体间的协同、完善顶层制度的设计,以真正让人民群众共享数字技术所带来的红利。此外,中心成员还从论文题目、研究问题、文献综述等方面提供了不少实用的修改意见。比如,论文题目要能准确体现核心研究问题和研究内容,要能精准反映所研究的核心概念之间的内在关系;在问题提出上,需要足够的理论观点与现实数据做支撑,进而通过严谨、系统的逻辑推导、用学术话语表述出研究的核心问题。

随着乡村数字治理化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各种数字治理形式主义现象层出不穷,为推动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埋下了隐患。硕士研究生陈奕醇围绕“乡村数字治理陷阱”从概念界定、理论框架、案例选取、分析逻辑等方面分享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并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思考和研究思路。通过基层官员的“技术执行不确定性”和村民群体数字参与陷入的“网络民主”困境所引发的治理信息失真,来论述“数字治理陷阱”的发生逻辑,提出了“乡村数字治理陷阱有哪些表现特征?它的发生逻辑是什么?如何跨越乡村数字治理陷阱”等问题,最后对话“技术治理悖论”和“公众参与悖论”讨论乡村数字治理的偏差现象。中心成员首先对报告中体现的理论思考和创新尝试予以肯定,然后针对报告中存在不足和问题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如研究背景的撰写应当有适当的引用和概括总结,以凸显研究问题的现实迫切性;文献回顾应当与研究问题紧密关联,并做到分类归总,使观点呈现清晰了然;概念界定和理论选取要在回顾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本文观点和理论适用性;理论分析框架构建应当全面完整且逻辑自洽,不能将观点简单罗列和拼凑组合。随后中心成员围绕“数字治理”展开讨论,认为其本质上是一种技术治理,无论是“数字赋能”还是“数字陷阱”,都只是单纯地看到了技术应用的正面或者负面作用,因此要结合具体国情和治理实际,谨慎地、历史地和具体地对数字治理效果展开审度。



   

   

   

   

   

   

对于如何撰写一篇合格的开题报告?在分享会结尾,研究中心主任许源源教授对同学们提出了几点建议,他指出研究问题的选取要能够反映理论与实践的冲突,文献回顾要做到全面深刻,理论分析过程应当切实严谨,研究对象选取要遵循科学原则等。最后许源源教授鼓励中心成员要多下基层实践,从田野调查中发现问题,观察乡村发展实际,把文章写在祖国大地上。